劉煜輝開年發聲:2025年存在著巨大的預期差,中國有很多積極的因素並沒有被市場定價
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六裏投資報
今天(1月5日)下午,知名智囊專家劉煜輝博士,在2025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年度盛會中,圍繞2025年的經濟與市場進行了展望。
劉煜輝表示,今天的中國站在康波的右側,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定價看的一定不是分子,而是分母。
雖然元旦後的交易日帶來了200多點的下跌,但從反轉的角度而言,我們迎來了一個非常好的開局。
對比中美雙方,中國有很多積極的因素並沒有被市場定價,而美國卻把預期打得非常高。
預期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反轉起來更加容易,也更加精彩。
匯率方麵,劉煜輝表示,人民幣的長期區間或在6.8-7.5之間。
人民幣匯率本質上就是政策變量,它的做市籌碼量非常大,不可能成為對衝基金進攻的目標。
而無論是人民幣過強傷害出口方的利益,還是人民幣過度走弱失去掌控力,在現實而言都是基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比特幣方麵,劉煜輝表示,一定要站在政治經濟學視角去理解。
如果MAGA的行動一切順利,比特幣的空間可以無限拓展;
但如果MAGA上台後多有波折,其中一定會釋放出巨大的高波。
投資報(liulishidian)整理精選了劉煜輝分享的精華內容如下:

2025年美國格局:
激烈內鬥+圍剿陣營瓦解
11月5號,美國選舉前後,格局發生了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
我是這麽看的,我覺得馬斯克也要給自己留後路。
馬斯克的後路在哪個地方?
馬斯克的後路隻有一個方向,就是中國。
所以,沿著這個邏輯去溯源,未來美國的激烈內鬥的狀態下麵,
G2之間背後隱含的great deal的機會,概率是在顯著上升的——它不是下降,是上升。
從某種意義上講,拜登、布林肯、沙利文這幫非常厲害的美國深層政府的政治精英,費了四年功夫所構建的一個全球圍剿中國的價值觀陣營,它在瓦解。
最近你去看,中日之間的互動,你不感到異常嗎?
韓國變動的背後,你不感到異常嗎?
風起於青萍之末,其實都在變動。
最近我們看到,美國9月18號降息,最後一個季度降了100個bp,
降完之後,美元升了8%,非常強勢,
長期利率一把升了80個還是90個bp,背後什麽原因?
我們這邊的資本市場對這個反應非常敏感。
說白了,最近美元的超強勢,跟東方大國關係不大。
為什麽超強勢?
它的背後是美國在加緊抽歐洲的血。
你看最近歐元弱到什麽程度,歐洲陷入很困難的一個狀態。因為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方向一定是推動歐洲向右。
所謂歐洲的右翼,就是歐洲一體化的離心力,這是符合美國的利益的。
中國的外部條件
或正麵臨一個巨大變化窗口
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應該看到,11月5號之後,整個地緣政治的背後其實正在發生深層次的變化——歐洲向右,美國向內。
這個格局實際上意味著,中國的外部條件可能正麵臨一個巨大變化的時間窗口。
Deal around the world,不是沒有可能性的。
最近紐約時報一位非常厲害的記者來中國,連續寫了三篇文章,寫得非常好,我推薦大家去看看。
這背後在透露某種信息,因為紐約時報是非常左的,包括英國的金融時報也有類似的未來G2之間的Deal的場景設想,
發生這個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麽?
就是這種基礎的認知——拜登的敵人是意識形態的我們,特朗普和MAGA的敵人是拜登。
他們的敵人不是我們,我們更多的是一個可被利用的工具和手段。
所以,Deal的可能性一定是上升的.
這中間的變化,都是我們的機會。
所以我對2025年美國的判斷就是,美國對內就是戰爭,對外反而可能是尋求Deal。
對於美國來講,內鬥的狀態,最終都要溢出巨大的成本。
你要革人家的命,人家就會跟你拚命,那就會釋放出巨大的反噬力。
反噬力在經濟學意義上的解釋,沒有什麽別的東西,就是通貨膨脹。
我有很深的感覺,通貨膨脹會成為美國經濟甩不掉的牛皮癬,根深蒂固,擺脫不了。
比特幣
要從政治學眼光去看
美元資本對美國的長期通脹,其實是非常悲觀的。
9月18號降息以來降了100個bp,長期利率反而往上升了80、90個bp,從來沒出現過。
什麽原因?
資本表達了對未來長期通脹的悲觀。
滯脹轉化為,美元資產隨時可能從現在的低波進入高波。
一旦懂王和小馬哥遇到政治上的溝溝坎坎,就可能成為一種trigger,把低波“引誘”到高波。
這就是機會,別看現在我們是個艱難開局,A股連續三天跌了200多個點。
但是美國那邊,它是按照MAGA成功進行定價的。
一正一反,我覺得不是個壞事,預期說反就反。
比特幣也是這個邏輯。
比特幣一定要從政治學的眼光去看!
比特幣,作為一種美元計價的資產,它背後代表的價值觀符號,就是傳統價值的對立麵。
既然站在傳統政治價值的對立麵,法幣是傳統的政府和政治規製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麽,比特幣這種價值符號,就是懂王和小馬哥要完成的革新政府的工作。
如果他倆順的話,比特幣的價值空間可以無限拓展,怎麽定價都可以。
但是如果他倆不順,遇到溝溝坎坎,那比特幣作為價值符號,一定會釋放出巨大的高波。
人民幣長期匯率
或在6.8-7.5之間
大家也很關心人民幣這個事兒,
按我的理解,人民幣匯率,本質上就是個政策變量。
你想想,我們這個市場它本身就是一個不完全市場,它存在著資本上的管製,參與者又是準入的製度。
而且它是一個做市的市場,裏麵做市的籌碼非常高,甚至可以高達5萬億美金之上。
而且經濟體一年能夠創造1萬億美金的貿易順差,也就是說創造1萬億美金流量的能力。
這麽一個經濟體,這麽一個貨幣,有哪一個對衝基金敢把它作為進攻的對象?
所以種種因素決定了,人民幣匯率就是人民銀行所講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製度”。
重點在於管理,而不在於浮動。
簡單講,它是一個完全可以自主定價的市場。
我個人的看法,可能人民幣的長期區間就在6.8-7.5之間。
要升破6.8,我覺得中國也不願意,
作為全球的世界工廠,這麽龐大的貿易力量,過強我們肯定不願意。
但要說破7.5,成為一個斷線的風箏,
這個可能性也就資本市場在某些時點敢這樣想,但現實中基本上是不可能發生的。
康波的右側,
定價重點看分母
站在今天,大家對中國經濟的周期的定性應該是高度一致的。
我們進入了康波右側的長周期。
短期的經濟數據,對於資本市場來講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每個月度的數據,稍微一點波動和偏離,高一點低一點是沒有任何趨勢價值。
關於右側,怎麽樣能夠盡快縮短右側的時間,減少右側的衝擊,這是另外一個話題。
但是從周期的判斷來講,你就可以理解,
今天中國A股的市場,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定價一定看的不是分子,
和分子沒有關係,和ROE沒有任何的關係,定價一定來自於分母。
我們怎麽去應對康波右側,采取一個有效的方式,化解中間所產生的係統性的風險?
定價一定是來自於分母。
這就是我們應該怎麽看A股的市場。
從分子的角度去看,今天中國的供應鏈是移不動的,
2018年、2019年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的時候,其實衝擊力是非常大的。
但是經過這六七年時間,你發現中國在全球製造的份額、貿易的份額,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出現了一個顯著的增長。
想想背後什麽原因,你的貿易結構,你的產業結構,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麽?為什麽移不動?
包括今天中國的政策和政府,對於資本的出海去規避地緣政治的風險,我們是很開明的、很超然的。
你願意去,那就放行,我們的外匯額度實際上是沒有管控的。
每年中國都創造大幾千億美金的出口貿易的順差,兩三萬億都在外麵幹什麽?就是出海。
為什麽我們非常淡定?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
不怕,有這個底氣。
現在回過頭來,大家基本上也有共識,
就是沒有哪個國家能重建像中國這樣完備的工業體係,它的基礎就是穩定而便宜的工業基礎電能。
沒有電能,整個工業體係是不可能完備的,最高端的製造業,無論是IC還是AI,比到最後比的都是電力。
你回頭看,過去這六七年,出海到越南、到印度、到墨西哥,移出去很多工廠,
但這些工廠更多的是組裝工廠,就像中國90年年代那樣的那種模式。
它為什麽升不了級?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電力不可能再複製了,供應體係也不能再複製了。
像長三角、珠三角這麽密集的、高效率的供應鏈體係,你怎麽建?建不了了。
包括中國人骨子裏的能夠承受高的勞動強度,西方人怎麽跟我們比?
這些因素都沒被市場定價,A股的定價看的都是一些短期因素。
所以我講,市場一直是投票器的狀態,一直在信任和不信任間反複投票。
當然,市場為什麽走不到稱重器?
更多的是市場本身的原因,而不是來自於經濟的基本麵。
2025年存在著巨大預期差
預期的反轉會更加精彩
最後一部分,中國正在經曆的政策,市場也沒有定價。
經濟工作會議第一次把全方位的擴大內需,放在九大任務之首,
它背後的政治性代表什麽?為什麽市場就不定價?
我覺得是有原因的。
就是我前麵講的,那邊還沒上來,肯定是等著對方出牌,以靜製動。
市場本身,大家經曆的熊市時間太長,從心態來講,一定要看到白紙黑字的、確定性的東西。
所以,這個政策我們其實沒定價。
包括人口的高質量推動中國式現代化,
這是《求是》上的頭條,接下來各部門一定快速落地,這都沒有定價,我覺得值得研究。
中國的科技創新,某種意義上講,A股的新質生產力,我們的科創追隨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馬斯克。
他的智能駕駛,他的人形,怎麽把成本降下來?離開了中國完備的工業體係,他能完成?
2025年,很多的因素它存在著激烈的、巨大的預期差,預期的翻轉非常精彩。
而且我們迎來了一個非常好的開局,我們艱難地把自己的預期打下來了,而那邊的預期頂在天上。
一個天上,一個地上,翻轉起來就更加容易。
明年是中國的蛇年,是乙巳年,“巳”在中文中間其實就是蛇的象形字。
兩個“巳”加在一起,剛好是一個中國文化中非常吉祥的圖騰,就是如意的形狀。
所以,巳巳如意,事事如意,送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