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早報:多家存儲芯片企業提價 A股公司跨境並購持續火熱
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研究所
兩會延續穩中求進定調,內需成為對衝外部不確定性的核心抓手,政策態度積極提振市場情緒。美國就業等數據偏弱推動近期海外流動性邊際寬鬆,為港股帶來階段性順風,但中期仍需關注美國通脹隱憂及債務上限博弈對流動性進一步寬鬆的製約。資金麵上,被動型外資加速流入港股,南向資金流入態勢穩定。考慮到國內經濟企穩態勢顯現,AI應用加速落地邏輯不改,科技龍頭財報表現仍強等因素,短期視角對港股不宜悲觀,中長期仍堅定看好中國資產重估行情演繹。配置上,建議維持啞鈴策略,關注科技重估(互聯網/硬件)、新消費、創新藥及高股息中兼具攻守屬性的通信等板塊。
核心觀點
兩會定調延續穩中求進,政策態度提振市場情緒
兩會延續了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穩中求進”的總體基調,具體而言有以下亮點:1)穩增長,如財政政策方麵,一般公共預算赤字規模為5.66萬億元,對應狹義赤字率4%,均為曆史新高;2)促消費,擴大內需重要性顯著提升,消費補貼和範圍進一步擴大,促消費或為今年宏觀政策層麵對抗外需不確定性的重要抓手;3)提質量,產業政策方麵強調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首提具身智能、6G等,充分認可民營經濟的創新活力,同時下調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目標。兩會的積極定調提振了市場情緒,3月5日當天恒指收漲2.8%後延續強勢表現,消費等板塊漲幅居前。
多因素推動海外流動性邊際寬鬆,港股或迎階段“順風”
美國2月非農新增15.1萬人,略不及預期的16萬人,失業率4.1%,略高於前值和預期的4.0%。美就業數據與PMI等數據回落形成相互印證,使得近期海外流動性在基本麵數據邊際走弱、市場擔憂關稅拖累美國經濟並質疑美元避險能力等綜合影響下出現“鍾擺寬鬆”。短期來看,若美經濟走弱得到財報等數據進一步驗證,海外流動性或延續寬鬆趨勢,為港股提供階段性“順風”。但需注意的是,關稅落地帶來的美國通脹反彈預期、美國債務上限博弈等或製約中期視角上流動性寬鬆的線性外推,後續需密切關注相關邊際變化,如本周三將公布的2月美國CPI等數據。
被動型外資流入加速,南向資金流入持續性強
外資方麵,截至上周三EPFR口徑下外資淨流入港美中資股8.4億美元。主動型外資流出2.5億美元,規模較前一周(2.2億美元)略有擴大。結構上,聚焦於全球配置的主動外資對中國資產有一定回流,投資於亞洲除日本市場的主動型外資轉為流出;被動型外資上周淨流入10.9億美元,規模較前一周(8.9億美元)擴大。南向資金方麵,上周南向資金淨流入近356億港元;截至周三,南向資金主要流入商貿零售(阿裏巴巴)、傳媒(騰訊)及汽車()板塊,流出非銀金融(港交所)。沽空方麵,過去一周恒指沽空占比12.1%與前一周持平。
配置:短期不悲觀,中長期堅定看好
往前看,本輪資產重估行情基石邏輯尚未發生轉變,考慮到:1)國內經濟企穩態勢顯現,宏觀數據仍有韌性;2)國內AI等領域應用落地的邏輯確定性仍強,產業發展趨勢仍持續;3)龍頭科技股財報整體仍較強等,短期視角對港股不悲觀,中長期仍堅定看好中國資產重估行情演繹。結構上維持啞鈴配置思路:1)配置港股互聯網與科技硬件標的,把握中國科技股價值重估機會;2)配置受益於消費刺激政策落地、延續春節消費數據回暖的新消費方向;3)關注有望受益於AI發展、且自身具備景氣或政策催化的港股創新藥;4)盈利預期相對穩健的紅利標的,或仍可作為底倉配置選擇。
風險提示:地緣不確定性,美國優先投資政策,科技板塊擁擠度。
正文
港股動態估值跟蹤






MSCI 中國指數與境外中資股盈利預期變化跟蹤










港股四類資金動態跟蹤
外資:主動外資淨流出規模略有擴大,被動外資淨流入大幅抬升


南向持續流入港股



空頭:恒指沽空占比維持在曆史可比區間中性水位

回購:上周港股回購金額有所下降⠀


風險提示
政策落地及執行力度不及預期:若國內政策落地和執行力度最終不及市場預期,則或影響此後市場行情走勢與我們的觀點有所差異。
風險偏好下行幅度超預期:若由於市場短期情緒使得市場最終風險偏好超預期下行,則或影響此後市場行情走勢與我們的觀點有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