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女人>>女性保健

淨息差降至1.52%:商業銀行如何在逆境中穩健經營?

  • 女性保健
  • 2025-07-05 08:18:41
  • 377
  • 城口县

近些年,中國商業銀行的淨息差持續收窄,2022年以來息差壓力進一步加大。這一現象不僅體現了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複雜性,以及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還反映出銀行業務和資產負債結構存在的一些問題。如何應對淨息差收窄、保持合理利潤水平,並實現穩健經營,是當前銀行業亟需解決的關鍵點。

淨息差下滑持續發酵

2025年2月21日,金融監管總局公布了2024年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情況表,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我國商業銀行的淨息差為1.52%,較2023年同期收窄了0.17個百分點。

自2022年第一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首次跌破2%大關以來,此後的多個季度,淨息差持續收窄。進入2023年之後,商業銀行的淨息差進一步下跌,已從2021年第四季度的2.08%降至1.52%。

數據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計信息數據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計信息

具體來看,大型商業銀行、股份製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民營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第四季度淨息差分別為1.44%、1.61%、1.38%、4.11%、1.73%、1.42%。

除股份製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的淨息差基本維持穩定外(上下浮動0.01%),其他機構淨息差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窄。其中,民營銀行淨息差下降相對明顯,從一季度的4.32%降至四季度的4.11%;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的淨息差則分別下降了0.07%、0.05%;

2024年商業銀行淨息差情況表

對商業銀行穩健性經營的影響

在市場融資需求放緩,再加上利率持續下降的背景下,近些年各大銀行淨息差不斷下跌。淨息差的持續收窄對商業銀行的穩健性經營帶來了諸多挑戰與壓力,涉及到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下降,以及銀行資本充足率和風險管理能力。

收入與利潤的下滑:利息淨收入仍然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淨息差的下降使得商業銀行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也跟著下滑,影響了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2021年末至2024年末,商業銀行淨息差累計下降了0.56個百分點,商業銀行ROE(淨資產回報率)則從9.64%降至8.10%,顯然,在利率下行的大環境之下,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出現下降。

資本約束的增加:我國對於商業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是有規定的,係統重要性銀行還有額外的資本要求。近些年來資本充足率雖有所改善,但是資本補充渠道仍然有限。在經濟增速放緩,淨息差持續收窄的雙重壓力下,盡管2024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5.74%,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2.57%,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00%,但一旦存量資產基於風險矩陣出現明顯變化,可能會快速放大銀行的加權風險資產,進而削弱資本金。

風險防範能力的削弱:房地產相關貸款約占銀行信貸的40%,地方政府債務中80%以上由商業銀行持有,房地產市場、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是當前需要重點防範的兩個領域,銀行資產質量承壓、淨息差收窄可能會削弱銀行的風險防範、風險化解能力,進而影響金融體係的穩定。

多措並舉應對淨息差收窄

在淨息差收窄趨勢不改、非息收入下滑的背景下,商業銀行麵臨的風險管理挑戰越來越嚴峻,必須采取多維度管理策略,以有效緩解和控製由此帶來的壓力和風險,促進穩健性經營。

首先,優化資產結構。銀行資產端合理的貸款定價,一方麵可以持續和穩定的保持向經營主體減費讓利,另一方麵有助於緩解淨息差收窄帶來的壓力。銀行機構需要充分利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如再貸款、再貼現等,進一步提升對小微企業、涉農、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等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以優化信貸結構。同時,優化同業、票據等資產結構,提高非信貸類資產收益。隨著利率持續走低,2023年就提出“價值銀行”策略,稱將“做強重資本、做大輕資本”,在增加財富管理業務和收費,降低重資本業務風險等方麵發力,來應對淨息差收窄。

其次,有效控製負債成本。聚焦於核心存款客群,進一步獲取低成本資金,降低存款付息率;同時,通過同業負債、債券發行等方式籌集市場化資金,以此降低整體的負債成本。這些方式都有助於淨息差水平的維穩,保持盈利能力。例如, 去年表示在負債端通過加強存款定價的精細化管理,大力壓降高成本存款,積極拓展低成本的負債等方式,多措並舉壓降負債成本。

第三,加強定價管理和提高中間收入。提高存貸款定價的精確性和效率,積極拓展非利息收入來源,尤其是促進財富管理業務的發展,不斷提高中間業務收入,在息差收窄的背景之下,非利息收入的增長成為商業銀行保持盈利的有效手段。

第四,著力提高資產質量。淨息差收窄盡管會使得銀行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增長放緩,但通過提升自身風控水平,加強資產質量管控能力,能夠減少貸款損失對於利潤的侵蝕,進而可以更好地應對潛在風險。基於豐富的數字化、智能化風控手段,實現對信貸風險的全流程管理,重點加強對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大額集團客戶等領域的風險控製。

當然,推動存量資產的市場交易以及信貸資產證券化建設,也是商業銀行應對淨息差收窄的關鍵途徑之一。進一步提升信貸資產的流動性、可交易性,更好地將風險進行轉移和分散,能夠提高金融係統的風險承載能力。隻有通過多方位的風險管理策略,商業銀行才能在淨息差收窄的趨勢中實現可持續的穩健發展。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推荐排行

  • A股市場回購春潮湧動 多家上市公司更新“進度條”
  • 抖音作品id在哪看(抖音創作有何技巧)
  • 高瑞東:國內物價為何超預期回落?
  • 掛機網遊推薦,四款可以掛機又耐玩的網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