簑(簑笠)
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簑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簑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蓑字換偏旁
釋義:同“蓑”。
簑(su卯𘭥漢字,簑笠,備雨服。
部首:竹,部外筆畫:10,總筆畫:16。
五筆86&98:TYKE倉頡:HYWV。
筆順編號:3143144125113534,四角號碼:88732,UniCode:CJK統一漢字U+7C11。
康熙字典:《儀禮ⷦ㥤》稾車載簑笠。《注》簑笠,備雨服。簑,素禾反。同蓑。
康熙字典:
〔古文〕𐠱𐡔䣀唐韻》蘇和切,音莎。《玉篇》草衣也。《詩ⷥ 》何蓑何笠。《傳》蓑所以備雨。
又《韻會》覆也。《公羊傳ⷥ 年》仲幾之罪,何不蓑城也。《注》不以蓑苫城也。
又《唐韻古音》初危切,音摧。《郭璞ⷥ𑱦蓑,辟雨之衣也,音催。
又《集韻》蘇回切,音毸。華蘂下垂貌。《張衡ⷥ都賦》敷華蘂之蓑蓑。
又蘇煎切,音暹。《郭璞ⷥ𑱦江疑所居,風雲是潛。獸有獓毛如披蓑。
蓑的意思是什麽?
蓑的本義是雨具名,即蓑衣。
蓑是一個漢字,讀音為su卯𝢣從艸,衰聲。古文上象笠,中象人麵,下象衰形。字亦作“簑”。“蓑”是後起字。
蓑衣是勞動者用一種不容易腐爛的草(民間叫蓑草)編織成厚厚的像衣服一樣能穿在身上用以遮雨的雨具,後來人們發現棕後也有用棕製作的。
蓑衣一般製成上衣與下裙兩塊,穿在身上與頭上的鬥笠配合使用,用以遮雨。這種雨具穿在身上勞動十分方便。蓑衣於1970年代化纖產品的出現而結束了它的曆史使命。
狩獵時它便是最好的“護身服”。名稱來由起源古老,用一種叫“蓑草”編織的像衣服一樣的雨具。蓑衣的名字由此而來。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