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唐代舞蹈的形態特征及審美特征

【百科】-唐代舞蹈的形態特征及審美特征

唐代繼承和融合了南朝的漢族傳統樂舞和北朝各民族樂舞,並在此基礎上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唐代舞蹈。供欣賞、娛樂的表演性舞蹈如風格獨特的健舞、軟舞;具有統一、嚴謹結構的大型多段套曲樂舞大曲等,技藝精湛、傳播極廣。在民間節日裏有規模宏大、氣氛熱烈的自娛性歌舞活動如踏歌等。兼備了禮儀性、藝術性與欣賞性的宮廷樂舞燕樂如十部樂,大多以各民族國名、地名為樂部名稱,是具有濃厚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的樂舞。坐部伎、立部伎的內容,都是歌頌當時執政帝王的,舞蹈形式富麗華美,多采用傳統舞蹈。此外,寺院和民間還有具有一定欣賞價值的各類祭祀舞蹈以及帶故事情節的、有人物角色的歌舞戲如踏搖娘等。在唐代,王公貴族、文臣武將、文人學士都以表演舞蹈為樂,以精於舞蹈為榮。雖然專業歌舞伎人社會地位卑賤,但舞蹈藝術本身卻廣泛受到人們的重視。統治階級,特別是帝王本人對舞蹈藝術的喜愛和提倡,對舞蹈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阅读更多

热门文章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