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运营推广
网站优化这些误区一定要避免 百害而无一利
发布时间:2025-07-05 07:54:21编辑:口出狂言網浏览(13)
澎湃新聞記者 毛煒達 實習生 徐靜雯
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進程中,深圳再獲實質性進展。
據“南方 ”客戶端4月20日消息,南方科技大學日前收到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複函,正式賦予海洋大學項目代碼,這標誌著海洋大學項目建議已批複,進入政府投資建設程序。
深圳政府采購網4月13日發布的招標公告顯示,這所對標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等國際一流高校的研究型海洋大學,將從2022年開始培養學生,爭取在年內實現在校生總人數800人的辦學預期。
近年來,全國多地提出要建設海洋大學,但截至發稿時,與深圳這所海洋大學快速推進相比,河北海洋大學、廣西海洋學院、廈門海洋工程大學等仍處於規劃或籌備階段。
將麵向全球頂尖大學招聘
此前在4月13日,“中國ⷦ𗱥🥺采購網”發布《海洋大學概念規劃方案設計采購項目》招標公告(以下簡稱“招標公告”),顯示項目采購人為南方科技大學。
“南方科技大學新聞網”4月16日稱,海洋大學由南方科技大學牽頭負責籌建,校園擬選址大鵬新區壩光片區。目前,海洋大學戰略布局、學科建設與高端人才引進、校園規劃建設等工作正全麵有序開展。南科大將秉承“戰略引領、頂天立地、先行示範”的理念,以更廣闊的全球視野,打造世界一流海洋大學。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𗱥可持續發展與海洋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安然近日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該所於2019年承擔了深圳市教育局深圳海洋大學辦學方案(論證報告)項目,研究提出麵向南海、麵向深海,聚焦海洋前沿交叉科學、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卡脖子核心技術領域,自主創辦一所世界一流的國際化、綜合性、研究型海洋大學。目前公布的招標方案中,辦學目標延續了論證報告思路,並進行了細化。
根據“招標公告”中顯示的項目概況,海洋大學選址於深圳壩光區域,位於大鵬半島東南部大亞灣畔,距大亞灣核電站約7公裏,區域三麵環山,一麵靠海。校園占地範圍約64公頃,校園總建築麵積60萬平方米。
深圳海洋大學校區選址區位圖 來源:《海洋大學概念規劃方案設計招標文件》
海洋大學的辦學定位中“深圳特色”顯著,其辦學定位具體被確立為,努力打造與深圳城市發展定位相匹配的國際化高水平海洋大學,探索海洋大學發展新範式和人才培養新模式,推動教育鏈和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國家海洋強國戰略、深海戰略、南海開發戰略和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強有力的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撐。
“招標公告”顯示,在辦學目標上,海洋大學對標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等國際一流高校,目標是建設一所國際化、高水平的新型研究型海洋大學,打造全球海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海洋科技創新高地以及全球海洋發展高端智庫,成為海洋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動深圳海洋產業跨越式發展,提升深圳海洋領域國際影響力。
澎湃新聞注意到,雖尚處規劃設計階段,海洋大學已提出構建完整的辦學層次,開展本、碩、博一體化教育,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比例初步擬定約為2:2:1。在辦學規模上,考慮深圳海洋產業發展需求,擬定海洋大學辦學規模為全日製在校生約10000人。
“招標公告”中還顯示,籌建階段,將從2022年開始培養學生,爭取在年內實現在校生總人數由200增至800的辦學預期。
學科設置方麵,海洋大學將對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的“四梁八柱”,即經濟產業、科技創新、文化生態、綜合管理、全球治理等領域需求,重點打造三大特色學科群,擬設置工程技術、國際商學法學、軍民融合三大學科群共計18個學科專業,分別對接海洋工程裝備、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現代服務、全球海洋治理領域、海洋國土安全等產業領域。
目標有了,如何找到適配的師資力量?安然透露,深圳海洋大學將麵向全球頂尖大學招聘海洋領域著名的科學家、工程師、教育家等擔任首席教授或客座教授,組建具有多元學術背景的學科帶頭人精英團隊,爭取成建製地引進海洋領域高水平的學術梯隊。麵向世界知名海洋高科技企業與科研機構招聘頂尖的技術專家、工程師、信息係統專家等擔任首席工程師及高級研究專家,承擔項目研究及海洋領域技術組織領導者,加大從國內外海洋企業、涉海專業組織等吸引優秀人才的力度。
隻用3年完成籌建
澎湃新聞注意到,從中央提出支持深圳組建海洋大學到此次“招標公告”明確擬於2022年起培養學生,時間跨度不足3年。
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發布,提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組建海洋大學”。當年10月,深圳市教育局公布《海洋大學辦學方案(論證報告)項目承辦機構公開招標評審結果的公示》,擬定由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𗱥編製該方案。
2021年6月,加快深圳海洋大學籌建被寫入深圳市“十四五”規劃。隨後,“南方科技大學新聞網”在當年8月10日報道,該校黨委書記李鳳亮等於當日前往深圳大鵬新區調研深圳海洋大學籌建情況,深圳海洋大學籌建具體負責人林間詳細匯報了深圳海洋大學的籌建情況。
公開信息顯示,林間為國際著名海洋地球物理學家,現任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主任、南方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係講席教授。
2021年10月29日,“2021深圳市大鵬新區招商大會”上正式透露,深圳海洋大學項目選址於深圳市大鵬新區壩光片區。
深圳海洋大學校區選址範圍圖 來源:《海洋大學概念規劃方案設計招標文件》
2022年1月25日,深圳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關於提請審議海洋大學籌建方案的請示》。會議指出,高水平籌建海洋大學,對於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增強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更好服務海洋強國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次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公布和商務部聯合印發的《關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放寬市場準入若幹特別措施的意見》,提出支持深圳籌建海洋大學、創新創意設計學院等高等院校。這意味著,深圳海洋大學籌建正式獲得國家部委在政策層麵的支持。
2月9日,深圳市教育局將“加快推進新高校籌建工作,成立海洋大學籌建工作專班,加快推進規劃建設工作,實現年內開工”列入2022年32項年度工作要點。當月20日,深圳市政府印發《大鵬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支持海洋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4月11日,深圳市市長覃偉中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要推進深圳理工大學建設,籌建海洋大學、香港大學(深圳)等高校。
海洋大學規劃“遍地開花”
目前,中國已有多所正式以“海洋大學”命名的高校,包括中國海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廣東海洋大學、浙江海洋大學、江蘇海洋大學、台灣海洋大學等。
而澎湃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新籌建“海洋大學”並非深圳一家。近年來,隨著海洋城市建設的熱潮,提出組建或轉設“海洋大學”在沿海多個省市區的相關規劃中多次出現。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以來,已有江蘇、海南、山東、廣西、河北、福建等省區建成或提出建設“海洋大學”,另一些規劃將於“十四五”期間實施。
2019年6月,教育部批準位於連雲港的江蘇省淮海工學院,更名為“江蘇海洋大學”。澎湃新聞此前報道,公開數據顯示,廣東省2018年海洋生產總值已逼近兩萬億元,山東也達到1.6萬億,而江蘇尚不足8000億,業界認為,海洋科技和人才支撐不足,成為江蘇海洋經濟發展的桎梏之一。
據“南海網”報道,海南省教育廳2015年9月24日發布消息稱,教育部批準瓊州學院更名為“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此前在當年4月,海南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海南省教育廳關於審定創建熱帶海洋類高校相關事項的請示》,提出創建一所麵向南海、麵向東盟、麵向國際旅遊島、麵向產業的開放性、應用型、體製創新、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熱帶海洋類高校。
同樣在2015年,山東海事職業技術學院6月發布消息稱,根據濰坊市委、市政府的決定,山東(濰坊)海洋科技大學由山東海事職業學院牽頭籌建。此後直至2021年5月,濰坊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及“優化高等教育發展格局,加快籌建山東海洋技術大學”。這意味著,概念提出近6年後,濰坊市“海洋大學”仍處於籌備階段。
2017年10月,河北科技師範學院曾召開河北海洋大學籌建工作動員會,指出該校籌建“河北海洋大學”已列入河北省高等學校設置“十三五”規劃,建設河北海洋大學,不僅彌補了河北省的短板,同時也彌補了京津冀的短板。但到2021年8月,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建議將“河北科技師範學院”更名為“河北海洋科技師範大學”。對此,秦皇島市政府於當年9月回複稱,鑒於現階段麵臨的國家有關政策、省內資源整合等問題還需從長計議,穩步推進。這也表明,河北省組建或轉設“海洋大學”,短期內或將無實質進程。
海洋資源豐富的廣西則提出規劃建設兩所“海洋大學”,分別位於北部灣重鎮北海和欽州。2021年6月3日,廣西教育廳發布公示:擬向教育部申請批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與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北海校區合並轉設為“ 廣西海洋學院 ”,轉設後上述高校的舉辦者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辦學地點為北海市,辦學性質為公辦。
2021年印發的欽州市“十四五”規劃顯示,“十四五”時期,欽州市將規劃建設北部灣海洋大學。此前的2018年11月,教育部批準在欽州學院基礎上設立北部灣大學,北部灣大學官方網站介紹,該校著力突出海洋性辦學特色,以服務海洋強國和海洋強區戰略為使命。
錨定建設現代海洋城市和海洋強市的福建廈門,也將創辦“海洋大學”作為一個重要抓手。2021年1月公布的廈門市“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強海洋優勢學科建設,整合資源爭取創辦特色海洋大學。2022年2月23日,廈門市政府官網公布2022年全市教育工作會議暨市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工作視頻會的重點內容,提到籌建廈門海洋工程大學(暫定名)。
“海洋大學”會過剩嗎
這麽多海洋大學全部建成或更名後,會不會引發相關畢業生過剩?
2019年5月,《中國海洋報》曾發文稱,中國“海洋大學”的數量還不夠。文章以江蘇為例稱,江蘇海洋資源綜合指數居全國第四,但海洋生產總值的排名卻長期落後,其原因主要在於海洋產業體係不完善,海洋科技和人才支撐不足。因此,建設海洋大學,培養高端海洋人才,已成為支撐海洋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𗱥可持續發展與海洋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安然也認為,缺少世界一流、有創新活力的綜合性海洋大學,難以滿足我國海洋高質量發展對高新技術、應用型和經濟管理等領域人才的需求,海洋高等教育模式和路徑亟需創新。與世界海洋大國相比,我國在海洋人才教育方麵還存在人才培養總量不足,專業設置不全麵,複合型海洋人才匱乏等一係列問題。
“數據顯示,深圳大學海洋學科在校本科生僅158人,海洋研究方向及海洋中心的研究生僅65人;南方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係現僅有本科生29人,研究生59人。”安然列舉了深圳兩所本地高校海洋相關專業在校生情況。
在人才培養方麵,安然指出,要圍繞海洋關鍵核心科學技術問題,依托海洋重大科研項目、重點平台,充分發揮關鍵共性、前沿引領、顛覆性等技術中重大實踐和基礎理論問題的牽引作用,探索基於項目的動態教學組織形態,探索“本碩博”貫通培養機製,構建以海洋科技前沿技術為驅動的麵向海洋未來技術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對於海洋人才的供給和需求匹配問題,安然介紹,深圳海洋大學在設置之初就進行了調研和考慮,一是通過“教學 科研 實踐”海洋應用全景式融合,推行麵向涉海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任務式培養模式,鼓勵在海洋龍頭企業設立產業學院和企業工作室、實驗室、創新基地、實踐基地。二是深入實施彈性學製,支持學生調整學業進程,參與國家海洋科考或海洋重大工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此外,依托“海洋大學 涉海龍頭企業”產教融合模式,打造海洋產學研用平台和海洋科技產業園區,促進海洋未來技術發展、產業變革與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合,將海洋前沿科學技術有機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責任編輯:王韡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